低空绞肉机:俄军无人机精锐“卢比孔”大显神威
当FAB滑翔炸弹的尾焰撕裂顿涅茨克夜空,当米格-29的残骸散落于焦土,这场21世纪最残酷的工业战争已进入“手术刀式”消耗阶段——胜负天平正被无人机蜂群与炮弹流水线悄然撬动。
一、双子城血火夜:指挥中枢的陨落与空中反击的悲歌
8月末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防线,俄军以“天狼星”巡飞弹与FAB制导炸弹编织死亡之网。40次精准命中如外科手术般肢解乌军第156旅指挥部,指挥链瞬间崩裂;苏梅州科诺托普上空,10架“天竺葵-2”无人机将第92突击旅驻地化为火海,乌军东线最后支点剧烈震颤。而乌军绝地反击的悲壮一幕,恰在此时上演:一架波兰版米格-29携法国“铁锤”炸弹突袭俄军据点,却在返航降落时轰然坠毁,46岁的谢尔盖·邦达尔少校血洒长空。这不仅是单机折翼,更是乌空军残存战力的缩影——原有米格机队消耗殆尽后,拼凑自波兰、斯洛伐克的二手战机故障频发,北约“拆东补西”的输血式援助难掩体系性溃烂。
战场启示录:当钢铁翅膀折戟于后勤泥潭,再英勇的飞行员也难逃“机械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