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堡垒破坏者”:军事冒险恐引爆南亚核阴云
二、战略悖论:常规导弹的核阴影,玩火自焚的风险
比技术浮夸更危险的,是“堡垒破坏者”项目背后令人瞠目的战略短视,其核心悖论在于:用看似“常规”的弹道导弹,去打击对手最核心、最敏感的核设施。
核误判的“完美触发器” :弹道导弹,尤其是像“烈火-5”这样(无论印度如何自称)具有远程投送能力、传统上主要承担核运载任务的平台,一旦发射升空,对手的预警系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其携带的是核弹头还是印度宣称的“常规”钻地弹头。当一枚被识别为“烈火-5”级别的导弹,飞行轨迹直指己方深藏地下的核指挥中心或核武库时,任何负责任的核国家会作何反应?答案只有一个:最高警戒,并极可能启动核反击程序。军事分析人士早已尖锐指出:印度此举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一旦发射,对手可能将其视为携带核战斗部的弹道导弹,引发误判和核反击,导致全面核战争。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核威慑理论中最基本的“预警-发射”逻辑。
动摇地区核稳定的根基:模糊的核政策加剧风险:印度的核政策本身就存在显著的模糊性与内在矛盾。虽然其宣称坚持“可信最小威慑”(Credible Minimum Deterrence - CMD) 和“不首先使用”(No First Use - NFU) 核武器,但近年来,其核力量现代化进程(如转向“封装化/筒装化”系统提高战备等级),以及国内关于放弃NFU、对巴基斯坦进行“全面先发制人核打击”的讨论,已让外界对其真实意图产生严重疑虑。这种“声明立场”与“实际发展”之间的脱节,使得巴基斯坦等邻国不得不考虑采取“补救措施”,陷入“行动-反应”的恶性循环。“堡垒破坏者”项目,恰恰是在这桶战略火药上又浇了一瓢热油——它直接以对手的核设施为目标,其模糊的常规/核界限,将极大加剧地区“战略意外”风险,破坏本就脆弱的南亚核稳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