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被击落后,印度反而加购,法国做梦要笑醒
二、采购迷思:天价订单背后的无奈与投机
明知阵风实战拉胯,印度为何仍豪掷226亿美元加购?答案藏在三个字:没得选。
首先,兵力窟窿太大。印度空军中队数量持续萎缩,老旧机型退役加速,而国产“光辉”战机(LCA MK1A)因美国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断供,2024年计划交付16架,到2025年仅勉强交出2架,本土产能彻底崩盘。 采购阵风成了填坑的唯一捷径,新订单将使印度阵风机队增至176架(含现有36架及海军26架),勉强撑起兵力骨架。
其次,全球军购市场对印度“关门”。俄罗斯苏-35战绩不佳,苏-57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平平,自身产能不足;美国因制裁拒售F-35,2025年7月英国F-35B在印度迫降后需美方维修,更凸显技术依赖风险;瑞典“鹰狮”太贵且不适热带气候;韩国选项缺乏吸引力。 法国则“懂印度的潜规则”,答应60%零部件本土化生产,单机制造成本从2015年的1.95亿美元降至2025年的1.18亿美元,总价包含武器、维护和基建升级后逼近200亿美元。 表面是“印度制造”,实则法国掌控核心代码,本土化只是组装戏法。
最后,政治投机心态作祟。莫迪政府借军购提升外交形象,法国总统马克龙积极推销,印方还挪用“边境基建基金”或法国信贷缓解财政压力。 但看官们注意,2016年印度采购36架阵风时就因单价2.44亿美元(含定制费)爆出腐败丑闻,此次百架订单恐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