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恫吓普京,两艘核潜艇已抵达俄后院
三、博弈逻辑:特朗普的“悬崖边缘”策略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表面是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深层却是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生死博弈。特朗普的动机并非单纯“结束战争”,而是为8月8日这一自设的“审判日”制造终极压力。 看官们,让笔者拆解这盘大棋。
特朗普的算盘是“一石三鸟”:第一,通过核威慑迫使俄乌停火,彰显其“和平缔造者”形象,为2025年大选造势。第二,测试普京的底线——若俄方屈服,美方可主导战后秩序;若反抗,则为升级制裁铺路。第三,转移国内焦点。8月1日,特朗普同时怒炒统计局长,此举被解读为政治作秀,用外交危机掩盖内政混乱。 证据显示,特朗普的部署是对梅德韦杰夫言论的直接回应:梅氏此前警告“俄罗斯核能力犹存”,特朗普则以核潜艇“回敬”,意在展示“谁才是老大”。
但这一策略充满巨大不确定性。历史经验表明,对核大国公开“最后通牒”,往往触发强硬反弹而非妥协。 乌克兰战场已成火药桶——美北约正开发新机制,绕开审批流程,快速向乌提供防空和火箭装备,这等于给冲突火上浇油。 特朗普的“推特威慑”看似聪明,实则将世界推向悬崖:8月8日,若普京拒不让步,核潜艇的“待命”状态可能转为实战。笔者忧心,这种将核力量工具化的玩法,是人类从未走过的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