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特朗普对日亮核弹级关税,东大坐收渔利?
然而,历史的惯性依然强大,美日关系的本质仍未改变。
为重新博取美国的“欢心”,焦头烂额的日本官员甚至病急乱投医,向美方献上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妙计”:“我们的回收技术高超,可助美国破解中国稀土管制——一起多回收废旧家电里的稀土吧!” 此计一出,美国官员恐怕只能气歪了鼻子:日本自身稀土供应尚且严重依赖中国,这点回收量对美国庞大的军工和科技产业需求而言,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这场美日贸易绞杀战的结局,依然充满戏剧性的变数。
美国凭借其压倒性实力和特朗普的“疯狗战术”,持续高压不会停止。而日本,有着在历史关键时刻“习惯性软肋”的先例——从二战前的“ABCD包围圈”到冷战后的结构性谈判,最终妥协的往往是东京。口头强硬、桌下交易的“传统艺能”是否会重演?日本会否在最后关头,为了换取暂时的关税“赦免”,再次献上损害第三方(特别是中国)利益的“投名状”?这绝非天方夜谭。对此,中方的警告早已响彻太平洋上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如果出现,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予以反制!” 这声音清晰而冷峻,为这场复杂的博弈注入了不可预测的战略风险。
无论这场“关税核爆”最终是否落下,一个冰冷的现实已深深刻入日本民族心理:那个被视为战后基石的美日同盟,其温度正降至冰点。
最新的民意调查如一面残酷的镜子:仅有22%的日本人表示信任美国。更令人心寒的是,在这22%中,高达19%的人仅仅是“有点信任”,只有可怜的3%选择“非常信任”。这与昔日“美主日从”的亲密表象形成刺眼对比。当美国将“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极端利己主义演绎到极致,昔日甘为马前卒的盟友蓦然发现,自己正成为最先被推上祭坛的牺牲品。当昭和时代为美国两肋插刀的日本,如今被美国反手插上关税与勒索两把尖刀,这种幻灭感足以动摇所谓“共同价值”根基。
人心向背,终成最大战略变量。 特朗普或许能在谈判桌上榨取几船大豆、几万辆汽车的短期利益,但他亲手撕碎的,是战后美国在亚太经营数十年的同盟信任网络。当“信任”沦为最奢侈的词汇,当“盟友”成为待宰的肥羊,美国在太平洋精心构筑的秩序支柱,已在刺耳的关税咆哮中显露出崩塌的裂痕。
太平洋的惊雷不会只响一次。当美国沉迷于“关税核弹”的威慑快感,当日本在屈辱与硬挺间痛苦挣扎,真正洞悉天下大势的棋手,已在惊雷的间隙,听见了时代齿轮转向的轰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训如钟。美国在太平洋狂飙突进的单边战车,终将在失尽人心后,陷入自己挖下的霸权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