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元首通话背后的核威慑博弈与全球秩序重构
二、亚尔斯导弹:普京的“不对称威慑”底牌
当全球目光聚焦元首通话时,RS-24“亚尔斯”的发射车正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悄然启动。这枚射程1.1万公里、可携带4-6枚分导式核弹头的末日武器,选择在此时试射绝非巧合。且看俄军三大战略意图:
其一,破解西方制裁困局的“硬通货”。 面对美国可能加码的能源禁运,俄方用亚尔斯的烈焰划出红线:任何试图掐断俄经济命脉的行动,都将触发“确保相互摧毁”的核威慑机制。这种“以核武对冲经济战”的逻辑,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已初见端倪,如今更被普京玩得炉火纯青。
其二,对冲美国军援升级的战术平衡。 尽管特朗普政府恢复了对乌军援,但俄军深知:M1A2坦克与F-16战机在亚尔斯面前不过是“昂贵玩具”。通过展示“一小时抹平北约指挥中枢”的能力,俄罗斯正迫使西方在军援力度与核战争风险间重新权衡。
其三,重构全球战略稳定的“议价砝码”。 从特朗普提议“美俄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到双方讨论核军控议题,亚尔斯的试射恰逢其时。俄方显然在提醒美国:若想推动新版《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就必须承认俄罗斯在全球核秩序中的对等地位——而这正是撬动西方制裁体系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