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假图成了战场:从印巴战损表看21世纪认知战
三、认知战的次生灾害:当流量怪兽吞噬真相
这场闹剧的最大赢家,或许是某社交平台三天收割28亿曝光的算法。笔者观察到,原始假图已被二次加工成“莫迪哭脸表情包”,军事讨论沦为段子手的创意竞技场。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自媒体将“CNN截图”与“枭龙战果”捆绑营销,把地缘冲突硬生生拗成带货现场。
这种异化在印度本土表现得尤为荒诞:一方面,政府紧急启动“印度制造2.0”公关计划,试图用LCA战机生产线视频对冲舆论危机;另一方面,民间技术宅用AI工具分析假图像素,发现CNN台标存在0.3秒的图层错位——当普通民众不得不化身“赛博福尔摩斯”,恰恰说明现代战争已进入“全民鉴伪”的黑暗森林时代。
四、降维打击:从特朗普的“贸易大棒”到莫迪的“面子工程”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特朗普突然抛出“美国调停促成停火”的言论,犹如在印度伤口上撒盐。虽然新德里坚称停火是双边协议,但美方刻意模糊调停者与仲裁者的边界,本质上是对印度“大国自尊”的精准打击。莫迪宣称军事行动只是“暂停”,与其说是战略威慑,不如说是给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搭建的台阶。
更微妙的是西方军事论坛的“技术拆台”:关于阵风战机雷达反射面积、S-400系统抗饱和攻击能力的专业讨论,表面是武器性能分析,实则是从技术维度瓦解印度军事神话。当法国情报官“意外”证实阵风被击落,这种来自盟友体系的背刺,远比战场损失更具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