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会谈后,莫迪的大国梦被BBC泼盆冷水
五、中美“握手”背后的供应链暗战
5月那场中美日内瓦会谈,表面看是关税数字的游戏,实则掀起了全球产业链的滔天巨浪。 美国取消91%对华加征关税的消息刚出,德国车企连夜重启中国零部件订单,东南亚代工厂15%的订单瞬间蒸发。 这对印度简直是双重暴击——既断了它“趁中美打架抢饭碗”的念想,又暴露了其产业链深度绑死中国的软肋。
看看数据就知道多残酷:2024年中印贸易逆差8倍,印度从中国进口1135亿美元商品,其中70%是制药原料、80%是太阳能板、90%是电子元器件——这哪是“脱钩”?分明是“挂钩”挂得更紧了!
六、三哥的出路:要么改革,要么当“棋子”
BBC报道里印度专家说了句大实话:“现在欢呼苹果建厂就像穷人捡到富人扔的旧西装——看着光鲜,里面全是补丁。” 印度真要破局,得学中国九十年代那套:修路(全国铺装路才40%)、改法律(劳动法比经书还厚)、搞教育(文盲率21%)。
否则,任凭莫迪再怎么喊“Make in India”,也只能在低端组装业打转。 更危险的是,美国最近派副总统万斯访印,嘴上说着“供应链合作”,实际是想让印度当围堵中国的马前卒——可三哥自家的工业心脏(制药、电子、汽车)还捏在中国手里,这棋怎么下?
结语:
这场制造业争夺战,印度就像个刚学游泳的人,既要防着中国这座“航母”的尾流,又要躲开东南亚“快艇”的围堵,还得小心别被美国扔的救生圈勒住脖子。 莫迪政府若再沉迷于“补贴换GDP”的面子工程,只怕“大国梦”真要变成“梦里什么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