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博弈:美伊核谈背后的生死尊严之战
三、囚徒困境:谁在害怕真正的妥协?
美伊谈判僵局的本质,是零和思维下的“胆小鬼博弈”。华盛顿的困境在于:若对伊朗让步,将动摇其中东霸权支柱;德黑兰的焦虑在于:若弃核过甚,恐重演卡扎菲政权覆灭的悲剧。这种互不信任的深渊,在特朗普两度撕毁协议后已深达马里亚纳海沟。看官细想: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时,奥巴马政府坚持“分阶段解除制裁”,而德黑兰要求“立即全面松绑”,表面是程序之争,实则是安全承诺的生死博弈。
更微妙的是双方国内政治的掣肘。拜登政府受制于国会亲以势力,任何对伊缓和都可能被扣上“背叛盟友”的帽子;而伊朗强硬派始终将核能力视为大国地位象征,鲁哈尼当年推动协议时,便遭革命卫队“卖国”指控。这种内外交困,导致2025年马斯喀特谈判陷入怪圈:明明双方都急需协议缓解经济危机(伊朗通胀率超50%)和战略收缩(美国中东驻军成本飙升),却谁也不敢率先迈出实质性一步。